闲聊教育(3)
——数学也具“德育功能”
从本篇起,闲聊将聊些自己在从事教育活动的一些体会,错误之处欢迎网友指正。本篇为中心是数学也具有德育功能
德育是什么?《现代汉语》的德育词条解释道:德育(déyǜ),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解释很简要。
用百度搜索则可得下面较详细些解释。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由此可见:“德育”包含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重要内容是当前的共识。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的术语。
对“政治思想”一词百度的解释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经验和政治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是对政治现象内在因果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抽象和逻辑阐述。政治思想是系统、完整和严密的政治思维成果和意识形态,通常由政治思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理论构成。”
对道德品质百度释义:“也称‘德性’,简称‘品德’。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从百度网收录的解释的字面看去,数学教材确实没有上述“德育”的词句。我认为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道德品质,可以用中华文化中的“道”字来概括。“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仅是表达对应“道”[注1]的名,而“道”的“实”则藏于万事万物之中,要用思维才可`发现”;仅“发现”还不行,还需“践行”才能“得道”,即达到“德育”的目的。故若仅熟记一些“词句”,会背颂“道的名”,嘴巴可以对答如流,而不能见于行的“德育”便仅是句空话而已!
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认为数学是科学,于是数学藏有上面所说的“道”是必然的。本人所写《中学数学道术美》[注2].论证了这观点。那205千字的小册子共三章;第一章,数学之道;第二章,数学之术[注3];第三章,数学之美。第一章数学之道论述的中心是数学之道是求真,我认为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的核发观念是“要真不要假”。于是本人据自己学数学教数学的经验,努力地挖掘出中学数学中求真观念的“营养素”——这营养素当然有利于`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数学的学习与教必须依数学逻辑,法则去“练习”,这便是“践行”。
概括地说中学数学教材中上述营养素有这几方面
一,数学的求真不仅数学学科本身的“践行”的目标,而且被其他各科,以至全社会的认同,它的学说,它的方法没有争议。这点是常识了,不用论证。一般而言,学数学教数学都会受其影响。社会上流行的“一是一,二是二”指的就是这种影响。
二,数学的求真又是务实的。虽然现在人们都认识到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以致对人们的生活意义重大。但数学本身反对“好高骛远”,必须“务实”。这“道”在中小学数学教材中便有体现:在小学中学中是打数学知识的基础,不把近代尖端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去不能理解也去死记硬背。而老师的教则由浅入深,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也得有细致的区分,不是打个“×”就算事,要指出错在哪里,而且学生明白了便认定是进步。这种务实在数学课本,及教与学的过程中普通存在。好高骛远,或想用邪门歪道路都走不通。
三,数学的求实不死板地追求绝对正确或唯一的正确。比如运算结果,可以取近似值,证明不了的仍可以用“命题”或“猜想”存放在那里,计算与推理认为只一种方法,只求符合数学逻辑,而且提倡多解。且能从实际出发,承认有的数学题答案不唯一,而是有多答案,如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有二解,一解或无解等。
四,对真的追求,倡导“自由思考”。最突出处当数虚数的引入与非欧几何理论的建立及对掷骰的“赌徒问题”的研究而出现的《概率论》这一广泛用于现代科技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提出有别于课本及教师的解法的学生必然爱到教师的鼓励。这当然是自由思考的“践行”
五,在数学内部“不互斗”,外部“不排他”。中华文化的语言这是“和而不同”。数学内部可谓“分支林立”,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都友好地共存于数学大家庭中;但不存在一分支指责另一分支,即“不内斗”;而对数学以外的科则尽量与之相结合并提供帮助。如与电子学结合产生了电子计算机,从而使数学给所有学科以至人的生活提供方便。数学自身有此品质便使自身日益发展,这“道”只要稍思考一下便可发现。
六。数学的求真是非常“慎重”,不得“浪漫”,浪漫了必然生错!在数学领域,成为数学定理的门槛很高,有限的实践证实均不能结论为真!必须有严密的理论,在无限情况下均成立才算真,才可称定理,“哥德巴赫猜想”便是实例。这种慎重态度非常重要,而且数学虽崇尚自由思考,但它的慎重是贯穿于始终。
凡看数学书,教数学,或学数学上述六种“质”不仅应有感受,而且会有对应操经操练,这种操练,于是数学本身有着德育功能。只是不少人觉得在数学领域确需那一、二、三、四、五、六,但其它领域就不必了,若其它领域也大体能这一、二、三、四、五、六,不就能不说假话,办实事了吗!
注解
[注1],关于“道”及“名”的概念,最早出现的老子的《道德经》
[注2],《中学数学之道术美》一已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3月出版。
[注3],这里的“善”不是慈善、善行的“善”,而是良好的善,即“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善”。“数学之术”有求“善”的品质本人准备用《闲聊教育4》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