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学问之五——“世事洞明”是很困难的“认知”(1)
我在第二篇关于“学问”的聊天引出了《红楼梦》的名句“世事洞明皆学问”。本篇闲聊“世事洞明”是困难的认知这个题目。红梦桃作者描绘的是红楼梦中人物各按其角色去“洞明”“世事”于是演出“有声有色”的“学问”:贾母有贾母的“学问”,王熙凤有王熙凤之“学问”,而宝玉、黛玉则各有其“世事洞明”之学问,还有很多——总之,总之丰富多彩!而作者则在第五回`用警幻仙子,带出十二个仙子唱十二支曲,表示作者更深的“洞见”。这十二支曲就不一一列举。仅提出如《聪明累》与最后一曲《飞鸟各投林》见作者”洞见”的一斑。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叹人世终难定”。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可见贾府的人的“洞明”与曹雪芹的“洞明”无吻合之处。但现在读者看去,两种“洞明”,却难说怎么样了,仅供“消遣”而已。于是只能结论:“世事洞明”非常不易!
人虽自称为“万物之灵”,“学问”则是人通过“认知”世界及自身创造出来的。但是,个体的人认知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认知的对象是外部世界(包括人类自身)则是无限的。故古人便有“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的说法或叹息。
比如人对生活环 境与环境中的物,环境是这空间上是无限的,环境中的物在种类上也是无限,至今这种认识只能说较之过去有很大发展,但仍在继续认识之中,还有许多没搞清问题。下面我就从取得了公认正确的`的“学问”——“日心说”来看“洞明”之难。
虽然孔子是我国古代大学问家,但他却无“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这一“学问”,而现接受了义务教育的娃却都有此“学问”。因为古人把自己住的地球上,看不到地球动,故当地球静止不动,如同坐在火车、轮船上,看不到车、船动,而看到两边山房屋向后飞,便以为是山与房屋动。要说服车上人相信车动,很易。只要叫车上的人下车到车外看看便能解决。但要古人,今人在地球外去看地球在绕太阳动绝对不可能!那是怎么让人想信不是太阳、星星动,是地球绕太阳转,的“日心说”,并得到全世界人的认同呢?说来话长!
日心说的奠基者是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他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认识到传统的“地心说”存在着种种矛盾和不合理:无法解释观察到的称之为行星月亮的运动轨道之变化。哥白尼经过对长期观察,并记录数据,再对记录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发现将太阳设定静止的参照,建立包括地球行星的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能克服“地心说”的各种矛盾和不合理。哥白尼是在40岁(1513年,我国明代武宗正德8年)时,便提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基本理论,即“日心说”。当时罗马教会认为“日心说”违反《圣经》。但哥白尼仍坚信其科学正确,慎重再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对观察到数据进行再复核,坚信其正确!于是写成《天球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这方面的学术讲演,但到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
这样,哥白尼的“日心说”学问经30年才获得“准生证”是历史实事。而“日心说”出生后还有艰难。
现在人们谈起“日心说”,会联想起乔尔丹诺•布鲁诺(1548—1600年)。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时,波兰人哥白尼已去世。这位意大利人,勇敢地捍卫和发展波兰的哥白尼的“日心说”,并积极宣扬这一学说。布鲁诺这行为,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地心说”,引起了宗教的强烈反对。1592年,布鲁诺在瑞士被捕,并被送往罗马的宗教裁判所接受审判。最终因布鲁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被判为“异端”,并于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为捍卫“日心说”布鲁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日心说”并没有同他一道被“烧死”,而是更为广泛得到承认!而“地心说”反而烧死了!现在再没人相信“地心说”了。
现在人造卫星、探“月”、探“火星”及定位系统等等,实为“日心说”的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科技,现代人在享受到“日心说”的其实实在在的成果!当然“地心说”也能凭浪漫情怀,想象月宫里有美女嫦娥,“寂寞嫦娥舒广袖”等等,如李白有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是何年?我欲乘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幻想出梦境,供后人消遣。
不过,人类对环境(空间以至宇宙)的认知还在继续。
现在科学家从“红移”现象的探索、证论与认定太阳等恒星也在运动!只是因只是恒星距地球太远,再高倍的望远镜观察不出其运动而已。所以对于宇宙的“学问”而言,日心说,也非“终结性”认知。但对于太阳系内的“世事”,以“日心说”为依据去“洞明”不会出差错。但绝不夸说“日心说”是宇宙真理!
这便是我说的洞明世事是很困难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