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劳动之八——防硕鼠问题
2025-08-23 11:20:51
  • 0
  • 0
  • 3

闲聊劳动之八

——防硕鼠问题

谈到劳动,在现实生活中,对劳动的艰辛存在畏惧以至逃避的心理与行为者有之;但对劳动成果,却少有不喜欢,以至用“巧取豪夺”地“占有”却大有人在!但此行为从来就是被人们谴责的。所在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中,不少以谴责窃取劳动成果为题的文学作品,孔子编的《诗经》可称中华最早的文学作品了,在《诗经》便有这种诗篇。最为突出的当数《伐檀》与《硕鼠》两篇了。

《伐檀》这诗我上中学是时在语文课本中,现仍在,兹抄录于下。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这诗中的“君子”一词是指“不稼不穑,不狩不猎”的奴隶主贵族。全诗则是对“君子”强烈的责问和讽刺,并流露的愤懑不平的情绪

《硕鼠》这诗我上中学时也在语文课本中,现不在了。全诗只96个字。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96字中的“女”字是当时是与汝(即现在的你字)通用。故而“三岁贯女”即“多年辛勤伺候你”的意思。其余都可以一看就懂。这诗是我国古人用“逝将去女”讽刺当政的奴隶主贵族,并表明若硕鼠继续窃取其劳动果实,便“逝将去女”,即离开硕鼠(所在的地方)。

因为“硕鼠”可不同于普通老鼠,他的“窃”是在其“领地”里,“合法掠夺”,抗拒便必遭镇压,只能逃避。于是便有“逝将去女”去寻找是心中的“理想之地”:但“乐土”是没有的!实际上百姓为生计,只得逃到“山高皇帝远”深山。但那里离吃人的老虎近!这一处境,使得必须出外劳动的男子最终沦为老虎的“食粮”!史籍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孔子见一个妇人在墓地哭,孔子问何故,妇人说,她的家是逃避税赋到这里来住的,但父亲、丈夫、及几子相继被老虎吃了。孔夫子听后,便就发出叹息:“苛政猛于虎也”!(注1《礼记•檀弓下》)。不过现代的“硕鼠”与古代的有所不同,它能在吃饱拿足的同时,把窃取“果实”藏得远远的,然后溜到那里去享受!这是题外话。

从孔子的春秋到柳宗元的唐代,历史的车轮虽运转了1200多年,但上述硕鼠“食我黍、食我麦、食我苗”状况仍未有改变!于是柳宗元写了《捕蛇者说》(注2,原属在初中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将此文列入课外阅读)再揭示此种现象。生于唐代的柳宗元在《捕蛇者说》的最一段,更为悲伤地说;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必须看到的是,历史上防止劳动“成果”被“窃盗”问题是有考虑的;这便是历朝历代都认定偷、盗他人财物,是犯罪。但有漏洞!对于“硕鼠”,他走街上过,皇帝未说他是“硕鼠”要拿下,不仅不能喊打,还得夹道欢迎。

还有,对硕鼠行为,孔子称“苛政”,是贬义;而过了1200多年后,柳宗元自己则用中性词“赋敛”。柳宗元是祖上世代为官,少年成才有根基而聪慧之人。他任礼部员外郎后,因与王伾、王叔文属革新派而遭贬谪;在此点上柳宗元孔子有相似处,只是官比孔子当年在鲁国大司寇的官位与威信可能低点。但从他用中性词“赋敛”是乎可见 “秦政治”的权威非春秋时所能比,折射出对硕鼠的谴责词都在降低的现实。

所以,防止“硕鼠”盗窃劳动果实是历朝历代治不了的顽症!所以历朝历代都不乏贪官。于是的“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及“升官发财”的民间共识。对于我国古代官场的官员的贪污现象,近几年清宫剧热,清代和珅是个大贪官已广为人知了:在百度网可以搜索到,他贪得家产超过清朝廷十年收入。

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帝都反贪官,但就是反不了,这是什么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无所不包。皇帝的衣、食、住、行最奢华,有很多人为其服务,皇帝的妻妾成群,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如白居易的《恨恨歌》所云:“后宫佳丽三千人”!那时,文武百官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对皇帝负责这是真的,但皇帝的奢侈糜烂生活,对其近臣而言,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而皇帝必须依靠近臣才过得上奢侈糜烂生活。近臣也是人,对皇帝此种生活“非常羡慕”是理所当然。不过就“性生活”而言,皇帝有办法,便是将近身男性去势,从而无性要求。但不能将如宰相军机大臣这样官相贪官去势,只能用“忠”去制约。

(硕鼠)个人特点是:一,会取悦皇帝,是皇帝最信的人,深知皇帝要过此等生活,需要他帮助;二,八面玲珑,敢做会做权钱交易。皇帝是需要有上述两个特点之人。还有这种人用了,他因“八面玲珑”而自己也可过到“皇帝般的日子”。因为忠于皇帝,皇帝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对近臣。但一旦皇帝认为危及“江山”时,将其以贪污罪拿下可大得民心。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秦政治作用,从大官到老百姓都承认皇帝是天经地义的要让其过那种日子,不属贪污与生活奢侈糜烂之列。

在春秋战国时,虽有君王,但还未达到秦始皇后的皇帝的权威时,对于“君”如何治国,有个名叫“慎到”的人,提出了其独特见解。他在名为〈慎子〉的古籍书中,有篇名为“知忠”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故智盈天下,泽及其君;忠盈天下,害及其国。故桀之所以亡,尧不能以为存。然而尧有不胜之善,而桀有运非之名,则得人与失人也。”

这里“忠盈天下,害及其国”现在读起来仍发人深思!但后来:秦的集权,汉罢绌百家,独尊儒术;并把“儒家的君臣关系推向无条件‘愚忠’”;即水只能载舟,而非儒家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还有,“皇帝”的绝对权威,他的权力不受制约的政治制度有使皇帝本来正确决策变样的作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选了唐朝宰相李绅《悯农二首》,这诗是李绅他27岁以前写的。

现将李绅的《悯农二首》抄录如下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书记载,李绅的《悯农二首》被他的好朋友浙东节度使李逢吉看到后,这位好友竟生了坏心。他利用能见到皇帝的机会,向武宗皇帝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听到后,便召李绅上金殿。但武宗听李绅解释却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由此可见唐朝武宗皇帝此决定是对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了不起。因李绅是这种情下被任命,于是李绅在别人眼里便成为为是“惹不起”之人。李绅受信任并提拔后,便不是好官,是坏官;甚至可说是人渣一个!他鱼肉百姓,沉迷于花天酒色中,比如他只吃鸡舌头,而被杀的死鸡却堆积如山。

不论是“硕鼠”诗,还是“苛政猛于虎”与“捕蛇者说”散文,都设定“鼠”行为是非法的,作为艺术品,表达人对此的感受是无可非议的。但从社会现象的认识层面,从理性思考层面,就未必了。

从社会发展形态看,春秋时代不是原始的部落时代,而产生行使“国”的功能的“朝庭”。如果承认由没有的原始状态成变成为有国的状态是进步,那么朝庭里从皇帝到官员,不认你称他是代表奴隶主也还是封建地主,他们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一个要素。而且是起管理作用的要素。因此他们从社会生产中取得一定份额不是非法,主要是管理层拿走大多,社会生产财富“分配不公”以至“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另一情况则是“穷兵赎武”以致生产活动受阻。唐朝诗人杜甫,有首名为《兵车行》的诗,其中下面两句反映的就是这种社会现实。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皇帝为首的一群人要吃饭,穿衣;而且生活得好些老百姓也认可。但因皇帝要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谁也不能反对,而且也反对不了;而赞成皇帝意见者便可升官而多得份额,于是在上述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便出现了!

就对官员贪腐惩罚而言,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手段可称史无前例!

在《大明律》中,对犯有贪赃罪的官吏,一经查实,一律发配到北方荒漠之地充军;官吏贪污获赃六十两以上的,枭首示众。对贪官污吏,除去用刑法规定的“五刑”外,朱元璋还常常法外用刑: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剥皮等。用以震慑和恐吓那些心存贪念的官吏。

朱元璋的惩贪就肯定其没错——虽有手段太残暴,株连无辜太多等非议。而朱元璋用了治标“猛药”,但无治本之“方剂”则是产生不了长效的根本原因;由于未治本,产生贪官的“温床”完好无缺!于是反贪只能一阵风,风过之后贪官如严嵩,刘瑾的产生就成为必然。

放眼看世界,官员贪污在全世界都存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但从联合国公布各国官员的廉洁度,我国既不属最清廉的国家,也不属较清廉国家。这里可能是两种情况。一,排名不完全符合实际,二排名符合实际。但是不管怎样去认识或理解那个排名,应当承认就当前而言官员贪腐还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便重视这一问题。

(以下讲历史上反贪简单)

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论在何时期,贪污腐化不仅是与我国执政党的党章相违的,而且对官员的选拔有着严格的组织系统把关,并经过上级领导的亲自考核。从现在揭出的那些大小官看,最初就属优秀之列。但后来变了,但开始变之时还能继续提拔,这一切说明什么呢?

这些问题,小老百姓,看到,想到,希望

世界上那些被认为廉洁度高于我国的国家,不是用我国这种选择干部制度,只能说是干部的选拔

从欧美发达国家历史看,工业革命便手工作坊倒闭,出现在如其共产党宣言所描述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后。社会财富是更进一步向善动脑者倾斜!于是既有历史上的石油大王,汽车大王,发明家爱迪生后来也发财了,只是比不上那些“大王”,因为他心一直在“发明”上,而不是在“经营”上。

这样,在社会化的大生产出现之后,劳动创造的财富以很快的速度,及很大的规模向动脑筋会经营者集中。他们所集中财富的速度与规模达到生产力低下的皇权时代的皇帝所不能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差别,那就是仅仅从分配中少给了点给工人,而工人最初因比在手工作坊可种田收入还多点,也还乐意接受。后来见到巨大差别,而经营者终究不是皇帝,于是敢反对,如罢工等等。再发展便出现了产品过剩(现在称产能过剩),于厂家将产品倒入大海或烧毁掉!

也就是说,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社会化大生产造成了比过去更大的的贫富差别的同时,还形成了产品过剩。而产品过剩时,产品的占有者宁愿销毁也不给无钱购买的百姓。这种社会,当然重病了,经济学家称之为发生了“经济危机”!。

三,治理社会化大生产之病有药方等等

社会生病了,十九世纪末的哲人们忧虑不已,如是各种学说产生了!如列宁断言,“是资本主义进入到‘垂死的帝国主义’阶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实急进的革命方法。不过不认同者也很多,但不认同者也承认社会生病了,只是治法是保守性的。

我把这我所亲历的两种“治病”方法,称之为两种药方,并称一种为急进药方,别一种为保守药方。

急进的认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是病源,主张强力付诸实施的一剂“呕吐之药”。第一步用革命方法,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第二步,用政府权力令“生产资料”者将“生产资料”吐出来。交给代表取得政权代表最先进阶级的组织,任命最先进的具体人管理。第三步,由取得政权具在最先进的思想的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使社会各方面能按比例协调地发展,最终实现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可是自从“盘古开天地”所未实行过的大实验。

而保者,则沿着被急进主张者称之为“资本主义道路”继续走`

四,欢迎网友提出争论

本文提出了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任何具体劳动都是体、脑结合的,且而劳动创造的财富的分配向善于动脑者倾斜的观点,而且动脑是推动生产工具及工艺向便好更完备以至创新的关键,鼓励创新便是鼓励动脑筋。欢迎网友对此提出争论,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